学术园地

ABOUT STUDY

血制品常识集锦(四)
来源: 本站 作者: 复大医药 发布时间: 2021-02-20 1324 次浏览

白蛋白生产工艺

Kistler-Nistchmann法分离白蛋白的工艺)

白蛋白Kistler-Nistchmann分离法是Chon法的改进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法。

根据Kistler-Nistchmann法制作人血白蛋白的工艺步骤如下:


上图所示:

1、将混合血浆的温度调至0±0.5℃。滴加预冷的95%的乙醇,边加边搅拌,使血浆中乙醇浓度达到8%,滴加完后继续搅拌1小时,并使温度逐渐下降至-2℃,再进行固液相分离,所得上清液为上清I。沉淀I主要成分为:纤维蛋白原、因子、冷不溶球蛋白(纤维结合蛋白)等。

2、将所需pH4.0醋酸缓冲液和95%乙醇一起滴入上清I中,使其pH调至5.80±0.05、乙醇浓度提高至19%。在滴加过程中,上清I的温度应迅速从-2℃降至-5℃左右。滴加完,在此温度中继续搅拌,然后进行固液相分离,所得沉淀A留待分离免疫球蛋白,所得上清A继续分离。沉淀A(组分Ⅱ+Ⅲ)主要成分为:IgGIgMIgAß球蛋白、凝血因子等。

3、量取上清容量后,在pH 5.80的条件下,滴加95%乙醇使其浓度达到40%,温度由-5℃降至-7℃。滴加完后继续搅拌2小时以上,然后进行固液相分离,得到上清。沉淀Ⅳ-4主要成分为:废弃杂蛋白部分(运铁蛋白质、ɑ-1脂蛋白及少量白蛋白。

4、在搅拌下滴加1M醋酸和乙醇混合物至已知容量的上清,调节pH4.80±0.05,并保持其乙醇浓度不变。滴完后在-8℃下继续搅拌8小时以上,然后进行固液相分离,收集沉淀为沉淀C(粗白蛋白)。

5、称得沉淀C的重量后,用计算量的0℃无热原蒸馏水溶解,使其溶解液中的乙醇浓度在10%。在0-3℃条件下,搅拌1小时以上,待沉淀全部溶解,用澄清滤板过滤,以除去杂志。用0.5M碳酸钠调节澄清后的白蛋白pH5.2-5.5。用 超滤去除乙醇。

6、校正蛋白浓度为20g/dl,加入辛酸钠做保护剂,每克白蛋白为0.16mmol,10g/dl碳酸钠调节pH6.8±0.4.将此白蛋白液放在60℃水浴中,加热10小时。取出后澄清过滤,然后在无菌室进行除菌过滤、分装轧盖。

7、将分装后的白蛋白液放入30 ℃ 恒温室内保温14天。对保温后的白蛋白逐瓶进行灯检,剔除澄清度不合格者,即可得到精制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