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园地

ABOUT STUDY

安全用药
来源: 本站 作者: pro3e6cb6 发布时间: 2019-09-17 730 次浏览

 

 

5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19版)的通知》。

 

 

 

正确观念

患者用药的观念一定要改变,能口服就不用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用静脉输液,力求把药品使用的副作用和风险降至最低。

在临床治疗中,要谨慎使用抗生素。从安全性看,同种药物不同的给药途径,口服用药安全性大于肌注用药,肌注用药安全性大于静脉用药,虽然静脉用药和肌注用药的疗效发挥比口服用药好,但由于静脉或肌肉组织给药缺少消化道及防御系统的处理,其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输液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微粒,增加了对机体组织伤害的风险。

 

自我保护

1.注意药物因素

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例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

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例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

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例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患者自身原因

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

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药物非常敏感,很复杂,属于最容易发生更大风险的年龄阶段。

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DNA。

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3.准确药品说明

了解清楚药品的名称:只要是正规的药品说明书都具有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英文名、化学名(其中非处方药无化学名)。

了解清楚药品的有效期:具体是指被批准的使用期限,即药品在一定贮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药品有效期的表示方法,按年月顺序,一般可用有效期至某年某月。《药品管理法》还规定,在药品的包装盒或说明书上都必须标明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进口药品也必须按上述表示方法用中文写明,便于任何用户方便阅读。

“注意事项”要注意:对禁忌症、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要重视。若不明白或费解,应及时向药师/医师/专业机构咨询。

 

安全选择

1.确诊病状

首先应当确诊自己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不能只凭自我感觉或某一个症状就随便用药。比如发烧、头痛,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不能简单地服一些止痛退烧药完事;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症状,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止痛药,就会掩盖一些急腹症的症状,贻误病情而造成严重后果。

2.了解药物

其次是了解药物的性质、特点、适应症、不良反应等,要选用疗效好,毒性低的药物,医生常常说的“首选药”和“二线药”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止痛药就有许多种类,对于一般感冒、头痛、关节痛、神经性疼痛以及妇女的经期腹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芬必得、散利痛、阿司匹林等其中的任何一种;对于胃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可选用颠茄、阿托品等其中的任何一种。但如果将前一类止痛药用于治疗腹痛,不但无效,反而有害。反之,用后一类药治疗头痛、关节痛、月经期腹痛同样无效。

3.“好药”的观念

另外,有人认为价钱贵的药就是好药,其实不然,因为药物的价格是由其本身的来源、成本、生产的产量以及生产的厂家来决定的,合资药厂生产的药就比国内的药厂生产的贵,进口药就更贵了。贵不等于好,关键在于是否对症。

4.DNA 检测

大量的生物医学研究成果表明,绝大部分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研究发现,三百多种常见处方药物(如阿司匹林、安定、扶他林、芬必得、百忧解、咖啡因等)在人体内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与若干DNA密切相关。

使用DNA 检测技术,即是针对上述与药物反应相关的DNA 密码进行解读,预测患者对于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程度,对临床用药起到科学、精确的指导作用。参考DNA 检测的结果,医生可以在开处方时,在药品选择、剂量控制及联合用药等方面提出适合每个患者自己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患者也可以作为自己日常用药,阅读药品,咨询药量时的健康管理助手,最终可以达到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减少盲目的医疗费用支出。 

 

 

重要性

1.对儿童的影响

1)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的风险率极大,已有众多实际案例验证过;

2)多粘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很快的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

3)胃复安则能不断的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

4)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

5)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滴鼻净(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等;

6)儿童用药的选择应该特别慎重,请家长应当引起特别重视,否则会对儿童在成长中留下极大的隐患与追悔不及的痛心。

2.对婴幼儿影响

药物对婴幼儿(主要是指0-3岁阶段)的影响巨大,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婴幼儿处于生命最脆弱、最关键的时期,任何一次普通的疾病都会带来极大可能的风险。而众多的药物都对婴幼儿的影响程度远超过了成人甚至进入小学教育期间的儿童。如一些敏感性的药物,巴比妥类安眠药、非巴比妥类安眠药如安定、安宁、利眠宁。降压利尿药硫酸镁、甘露醇、速尿、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

家长在对婴幼儿阶段上的用药应更加思想正确、科学准确操作,亲身详细的了解药物各方面的因素,做到在咨医前心中有底,用药时有可参考的科学依据,用药后能够对婴幼儿的反应做出迅速的基本判断,这样就可以至少避免风险的增长以及未来更好的掌握用药尺度。

3.对孕妇的影响

药物对孕妇的影响,不仅孕妇本人可能受到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不少药物还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损害胎儿的生长发育。如病情确需用药,一定要充分听取医务人员/专业机构的意见,认真选择,严格遵守规定用法用量。

4.儿童感冒用药

1)药物的选择:

①感冒药的种类:目前我国普遍在使用的儿童感冒药,主要包括中枢镇咳药、祛痰剂、抗组胺药、减充血剂等四种。

②感冒药成分:乙酰氨基酚,有解热镇痛的作用;

马来酸氯苯那敏,能减轻流涕、鼻塞、打喷嚏;

人工牛黄,有解热镇惊作用;

金刚烷胺,抑制病毒繁殖。

2)药物使用的误区:

①不给孩子用药,如果只是普通的感冒,没有发生其他并发症,大多数孩子是可以自愈的。但是如果孩子有,就需要给孩子用一些感冒药物,比如葵花小儿氨酚烷胺。

②盲目给孩子用药,如果是病毒性感冒,应该对症治疗,不要盲目给孩子选择抗生素,感冒没有特效药,一般7至10天会痊愈,长时间不愈应警惕其他疾病。

3)不用药,缓解感冒症状的方法:

①体温低于38.5℃,不用服退烧药,尽量采取物理降温。体温高时,应遵医嘱,给孩子用药;

②感冒需适当休息,感冒期间应避免让孩子过度劳累。

③冲一个热水澡或者坐在满是热气的洗澡间,这样做对儿童感冒效果特别好。